找到相关内容111篇,用时2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原始佛教业论的教育意义

    出家、苦行,舍一切欲望,以防流入。   三、特色   佛陀面对纷杂的业论,既不赞同宿命论者,也不采人死即无的断灭说法,更不同意藉由祭祀即可获福之迷信思想。其摒弃此类奇说异论,提出了看似平淡,却...以及外形”5。木村泰贤认为佛陀可称为某种经验论者6,因他认为佛陀主张“人的生命活动为过去经验的累积”。不断造业,经验就不断积累,而造就人的性格。更由此性格牵引意志的走向,继续造,而有经验或强化旧...

    徐燕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064380273.html
  • 西方极乐是君家——宣公上人谈念佛

    又要知道,带是带宿业,不带。宿,就是宿世,前生的、未学佛前的罪业可以带去;,就是将来的罪业;带宿业不带,就是带过去的罪业,不带将来的罪业。你以前所造所行所作,无论造了什么罪业,现在你改过自新、改恶向善,那么以前你所造的罪业,可以带到极乐世界去,但不带将来的。 信他,你要相信西方确实有一个极乐世界,离我们这世界有十万亿佛土这么远。这是当初阿弥陀佛在没成佛以前,做法藏比丘时,发愿将来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5352685018.html
  • 有什么方法可以做到忍辱不嗔

    ,而不能归咎嫉恶于对方人不好德行不好之类而行报复,凡事皆有其因果,有智之人应当明了。如果报复,则又造,今后还有得苦受的。没完没了。这里不报复并不是说任由欺负,默然承受。这是不明之人对佛法的误解,...自作自受、自讨苦吃!这岂不是愚蠢至极!一切善恶都是自己所造所为,一切感果都要自己承受,祸福无门,唯人自招,愚人不明,苦恼无尽。 “善男子。生忍因缘有五事。一者恶来不报。二者观无常想。三者修于慈悲。四...

    佚名

    |忍辱|口业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2/1822374933.html
  • 感受停止处痛苦也停止

    由贪爱和嗔恨的习性反应中脱离出来。 当你开始修习内观,大部分的时间你的头可能还是在水面下:你盲目地沉溺在感受中,产生的贪爱和嗔恨,的痛苦。然而,当你修习技巧逐渐纯熟后,平和地观察的时间会加长,盲目反应的时间会减少。一旦你停止造贪嗔的(sankharas),你就开始体会khaya-消除过去的。过去在心里累积的习性反应会一层一层地升起,然后被消除,直到你达到所有的都消除的境界,这是超越...

    葛印卡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74243220.html
  • 地藏经的介绍

    临命终时,父母眷属,宜为设福,念佛、供佛,引导正念,切忽杀生,添造;或于身死亡后七七日内,广造众善,奉献佛僧,则能生亡两利。 ·阎罗王众赞叹品第8 : 阎罗天子及无量鬼王,齐赞地藏菩萨不可思议...来集会于忉利天宫。释尊特殷勤付嘱地藏菩萨于弥勒菩萨未出世前,度脱娑婆世界苦难众生,地藏菩萨再三请佛不以后世恶众生为虑。 ·观众生业缘品第3 : 佛母摩耶夫人请问地藏菩萨有关阎浮众生造业及因果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54344783.html
  • 灯前禅影(九)

    此处,故于诸有,息想无求。经云:“有求皆苦,无求乃乐。”判如(别本作“知”)无求。真为道行。  前面的报怨行、随缘行,是就过去所造的,今受苦乐报,而说面对果报之修行原则;无所求行、称法行,则是就现在造之活动,而说修行之原则。“求”是指贪求世间的一切。三界的生命,都是苦的。即使有功德,黑闇总是如影随形。世间的存在,本质是空,看清这点,在世间无所贪求。只要贪求,必然带来烦恼;停止贪求,才能快乐...

    王开府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40347134.html
  • 唯识论的价值

    共相是由共决定。但共是个可变因素,众生不断在造会使原先的共不断变化,共相也会随之变化。例如,一片树林,原先众生变现的都是那样的形象;其后树林被砍去一棵树,这是所致,但改变了共...佛教的价值所在,这样才能使崇尚理性的现代人信服佛教。  2、轮回的主体  佛教主张众生永恒存在,但以“分段生死”的方式存在,即分为一期又一期的生命,结束了一期生命,随即又开始了一期生命。而生命存在的...

    林国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23849694.html
  • 关于“单凭弥陀愿力带业往生”的探讨

    不消现业,只带旧业不带”,这说明绝不允许边造业边念佛的。“带业往生”一语也有她局限性的一面,她只是针对那些长期以来蒙昧自己本性,因没有得到佛法的启迪或善知识的开导而埋头造业的那类众生。欲“带...弄明“带业往生”这一特殊名词所赋予的时代意义无论任何一种事物的产生,或概念的形成,都赋有她自身之所以存在的独特的时代意义。同样,“带业往生”一语的出现也不例外。当然,这其中涉及到了法门的...

    曲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35349863.html
  • 平生风义兼师友——袁嘉谷与圆泰上人

    坐享其成。趁着还年轻,不如到滇南一带开辟,他辞别恩师梦佛,辗转于建水、石屏一带,积极募化以修葺颓圯寺院,讲经说法以培育僧徒,成为一代高僧。袁嘉谟受圆泰影响颇大,佛家的教诲令他被时人尊为“孝于亲,友于...怪我笑罗汉,三千世宇悲笼樊。  我辈聊作如是观,注看罗汉无复言。  ——《筇竹寺塑五百罗汉颇有生趣诗以纪之》  清光绪二十九年(1903年)袁嘉谷应经济特科试,被录为一等第一名(经济特科状元),授职...

    郑千山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75157139.html
  • 广钦老和尚开示录

    得解脱,要清楚去的一条路,去解脱生死。 ★如果真心想修行,是各自的福气,故应福慧双修。每个人要把以前所带的业障消除掉,其方法是:拜佛、念佛、发心做常住工作、不计较,如计较则生烦恼,即造,如不计较...什么……,心心不离佛,行住坐卧,一举一动,都在念佛,哭也在念佛,脚踏一步也在念佛,念佛的力量集中可达三昧,念佛三昧不简单。每个人带种种业障来,不要再带而去。 ★看你行持到哪种程度,跟你说一些话: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8104984894.html